多地院内出现医护阳性 医院面临大考
栏目:时事新闻 发布时间:2022-12-08

12月5日一大早,北京某综合性三甲医院门口嘈杂声一片。

寒风中,戴着N95口罩的保安对前来问询的人们说:“不看健康宝是几天核酸,只要流调码是绿码就让进。”说完他摆摆手,让扫完流调码的人们赶紧进院。

几天前,北京各医院陆续开始执行新规:“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患者进入”。新规特别强调对急危重症患者,不得因无核酸结果拒诊或延误救治,抗原及核酸检测可在救治时同时进行。

这是疫情防控新阶段的多种新举措之一。最近,广州、北京、上海、浙江等多地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,除特殊场所外,不再扫场所码、查验核酸阴性证明。人们的生活终于离常态更近了一步。

这家医院的一楼门诊大厅里,人们行色匆匆,每个取号和建档窗口前都排着十人左右。

不过,看似平静的海面下,其实已暗起波澜。

一位有些惴惴不安的工作人员透露:这几天,医院里医生、护工和患者群体中都出现了新冠阳性感染者,主要是儿科、骨科和急诊部。

几天来,随着感染者数量的增长,以及防疫政策多方面的调整,在一些城市的多家医院,这种情况都颇为常见。

近日,中国的疫情防控面临着新形势、新任务,完善诊断、检测、收治、隔离等措施,加强免疫接种,加快治疗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,都成为新阶段的重点。

疫情管控适时调整,是大势所趋。但在最初的一段时间,必然面临新秩序重建的短期混乱

在疫情防控新阶段,各地的城市治理能力面临考验:医院资源如何调配?高危人群的防护如何实施?新冠口服药和疫苗接种的免疫工具如何布局?各方也需要对即将到来的短期混乱做好心理预期。

而医院,是重要的一个环节。疫情来袭时,第一个受到较大影响的,是医院。最不能倒下的,也是医院。全球多地都曾发生过感染者大量增加时,医护人员感染,医疗资源挤兑等状况。

医院,正迎来新的挑战。

-01 -

发现多名阳性,这些医院怎么应对?

最先感到第一波潮水涨起的,是部分地区的医院。它们都在探索控制院感和维持医院正常诊疗资源的平衡。

北京之外,在石家庄、保定、广州等全国多个地区,不少医院也遇到了与前述某三甲医院类似的情况:医生、护士、护工和患者群体中都出现了不少新冠阳性感染者,包括门诊、急诊、住院多个区域。

而不同地区的应对,也有较大差异。

有的医院遇到这种情况,会整体停诊较长时间。

一位熟悉石家庄医院情况的人士透露,当地某医院因多名医护感染新冠,一度停诊、转运走了大量患者,随后将多名医护封在医院里近10天,才重新开放。

还有的医院,尽量将影响控制在小规模内,即使部分停诊,时间也很短。

一名熟悉广州医院的人士表示,当地有的医院,发热门诊已发现不少就诊者新冠阳性。不过,与广州数家医院有合作的一位人士提到,他们接触到的当地几家医院,近期诊疗都还在正常进行,没有出现全部关停的情况。

在北京,数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表示,一些同事核酸阳性后就住在自己科的隔离病房,直到转阴。“出现阳性后会按科室封控,急诊也会停。”前述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工作人员说。北京另一家三级医院的一位医生也表示,他们以楼层、科室为单位来管控,如果发现阳性,将病人转移走、环境消杀,再重新开放,最多不过一天。

此外,数名相关人士都提到,北京现在对医院内密接的判定标准发生了变化:如果在接触感染者时戴着N95口罩,或虽然戴的是普通外科口罩但距感染者2米以上,就不算密接。这是为了保证医护尽量少减员,维持医院正常运转。

-02 -

出现医护感染后,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?

感染者数量迅速增加,医院开始面临一波波潮水涌来,多个国家地区都经历过同样的挑战。

中国香港地区也是一样。

在今年年初开始的那波疫情中,香港许多医院也出现了多名医护、患者新冠阳性的情况——新冠病毒进入社区大流行后,这是无法避免的事,很难说清是谁传给了谁,起初感染的人又是从哪里感染到病毒。

“实际上,医院里面出现感染者是很正常的。关键的问题是医护人员感染以后我们怎么处理”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、病毒学家金冬雁分析,“如果有一个医生感染,就动辄封院,或者将与他密接的医护人员全部隔离,那医院很快就会支撑不住。”

“香港的医院有超过一半的医护人员感染,但他们隔离7天后呈阴性后,全都回来上班了,所以香港医院能一直维持运转。”他说。

在疫情潮水袭来时,保护医护资源、维持医院正常运转,始终是一大重点。

香港在2022年2月时,情况比现在大陆任何一个城市都严重得多:多条传播链交织叠加,疫情传播速度很快,只用了5周时间就到达峰值——近8万人。这超过香港常住人口的百分之一,在全球也处于极高水平。而且,当时香港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不够高,引发了一场令人心痛的“长者离世潮”。

当时,面对大量的患者和医疗资源压力,香港当时采取了很多办法。

例如,特区政府发布详细的相关指南,告诉感染者什么情况居家即可,什么情况才需要去医院

医院方面不断增加抗疫的人手,在最紧急的时候一度缩减非紧急服务。香港医院管理局积极增聘退休和私家医护人员加入团队等。还有一些医院,当时要求医护人员两点一线,甚至有的就住在医院,以及让医护人员每天测核酸或抗原等。

金冬雁认为,需要重点防止的是在医院内发生规模较大、一传多的感染,而这需要官方有更清晰的操作指引

-03 -

下一步:院感防控专家共识

12月5日,北京的这家口腔专科医院,看起来对刚涌起的潮水保持着足够的谨慎。

就诊者在门口展示过流调绿码后,分诊台的护士还会检查他们是否有48小时核酸证明、是否佩戴N95口罩——医院现场提供N95口罩和抗原试剂供大家购买。戴好N95、抗原检测呈阴性后,才能继续就诊。一位就诊者待诊的20分钟内,就看到两位患者现场购买抗原试剂自测。

院内工作人员透露,虽然放宽就诊者核酸证明限制,但放号少了——医院还是担心疫情影响。口腔治疗毕竟是气溶胶的重灾区。

另一家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对岗位防护的要求也很严格,包括通风、空气消毒、多种物体表面消毒,医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、隔离衣、护目镜等,还包括请患者用3%双氧水或漱口水含漱,进行可能产生大量水雾、飞沫和气溶胶的操作时尽量使用橡皮障,使用强吸减少污染物播散。

在这里工作的主治医师表示:“目前我们科室还好,没有感染的情况,之后不好说。”不过他并不太担心,因为“医院的防护是比较周到的”。

多名相关人士都呼吁,应对疫情新形势,需要尽快出台多方面的详细指引。院感防控指引,正是其中十分急迫的一个。

12月3日,在上海市医务人员感染防控专项培训上,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强调:医疗机构不能动辄关闭病房和门急诊,需要使受影响的范围最小化

他还提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多种建议,除了让他们加强新冠监测和自我防护之外,还包括:部分重点科室工作人员,必须完成疫苗接种并监控抗体水平,抗体水平不够应考虑补充接种疫苗;如果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,建议尽早给他们优先使用Paxlovid等抗病毒药物。

胡必杰希望全力避免医务人员涉疫减员,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行。他还提出,需要保护好高龄老人,以及血透、肿瘤等免疫能力低下的患者群体,尽可能将这些脆弱人群的感染周期拉长,这样来减轻或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引发的严重后果

他领衔、多名专家参与制定的《医疗机构新冠奥密克戎院感防控的专家共识》,近期将会在《中华医学》发表。

北京某专科医院的一位科室主任认为,在新形势下,就诊者和医护都需要做好防护。医院也需要注意管理措施:如果没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,就必须测抗原;还要继续做好就诊者及陪同人员的流调。

“最重要的是,全社会还得步调一致、统一行动。”他说。

二维码